学生处
学生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正文
为你读书丨习近平讲故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发布时间:2024-07-1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为你读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本期让我们一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讲述的三则故事,从中感受坚定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undefined

三苏祠

中国人民有着伟大创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实践探索中,创造了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精神气质和风貌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成果。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从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史诗、伟大工程五个方面,回顾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深情赞颂“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印刷术改写了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奠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思想和精神的基础;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灿烂的历史文学瑰宝;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分别是我国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的英雄史诗,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undefined

大运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好莱坞不少影片取材于

中国文化资源

本期为您讲述的第二则故事是关于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故事。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同各位文艺工作者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2008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是以中国功夫为主题,景观、布景、服装、食物等,都充满中国元素;中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也屡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美国迪士尼公司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原型,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这是迪士尼首次采用中国历史文化故事为电影题材,整部电影包括服装、场景、情节、动作等,都充满中国元素,配乐也采用了许多东方器乐与旋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助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视之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喻之为“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以《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为例,告诫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总书记还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当然,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

本期为您带来的最后一则故事是关于文化自信与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在此次大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从亚洲的文明起源、亚洲的文明成果、亚洲的文明交流三个层面,高度总结了璀璨的亚洲文明。

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是从一条河流开始的。这些河流已不只是地理上的名称,也有着文化史上强烈的象征意义。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三个大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这三个流域,都是著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在四大古代文明中占了三席。正是在亚洲的高山大河、草原沙漠、大陆大洋上,亚洲各国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进行着文明的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列举了《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可以说,“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一种文明,如果故步自封,必然会走向萎缩和停止。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确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我们要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展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往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 2013 版权所有 24848威尼斯 edu备案号豫ICP备   

豫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