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红色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红色精神 >> 正文
54. 工贸讲党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八讲) 之第二篇章改天换地的创业精神——焦裕禄精神
发布时间:2024-05-23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公众号链接(内含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W8wiF1BWZNA3ck-NaXRu4w

有一个地方,让习近平多次实地考察调研,这个地方,就是兰考;有一种精神,让习近平多次产生情感共鸣,这种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由衷的崇敬。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新中国面临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冬,兰考出现最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这使本就贫苦的兰考雪上加霜,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火车站拥挤着大批扶老携幼的兰考人,他们被迫到外地逃荒要饭。就在这样的关口,焦裕禄临危受命,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面对灾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发愁的现状;面对三害肆虐、贫困落后、民不聊生的实际,焦裕禄发誓“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为了查清风口、河道,摸排沙丘、碱滩,即使肝痛难忍,焦裕禄也始终坚持在抗灾一线,带领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64年5月14日,在三害治理即将胜利之时,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他在弥留之际,仍在牵挂着治理风沙,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是那个刚刚站立起来的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奋斗者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将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

亲民爱民,就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焦裕禄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看望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当被问到你是谁?大雪天来干啥?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艰苦奋斗,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面对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焦裕禄不等不靠,带病工作,亲自种植泡桐树,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趟着齐腰深的洪水查看洪水流势和变化,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带头治理“三害”。

科学求实,就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同事们劝焦裕禄好好看病,把调查研究的事儿交给别人,焦裕禄却说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正确的防“三害”方法。

迎难而上,就是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明确提出,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焦裕禄同志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无私奉献,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大地,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他还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

岁月更迭,追古抚今。当年焦裕禄种下的小泡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亲切地将其称为“焦桐”,今天的泡桐乐器产业也已成为兰考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焦桐”,已然成为了“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砥砺前行。

© 2013 版权所有 24848威尼斯 edu备案号豫ICP备   

豫公网安备